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
一、前言
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人类社会思想与观念的变迁流转,即渗透、体现于建筑形态与风格之中。作为历史与文化见证的建筑遗产既是世代传承的物质资产,也是未来社会发展必需的文化资源,同时还是地方文化认同感的重要载体。
另一方面,随着保护理念和手段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建筑遗产保护早已不仅仅局限于古迹的保存和文物的修复,而是要在城乡建设中探索历史环境保护与演进的适应性方式,将保护纳入所在区域和城市的社会与经济发展整体格局之中。建筑遗产保护因而已经成为一门不可或缺的学科专业,其内涵甚至可以延伸到城市空间遗产和景观遗产的保护领域,其发展水平与一个国家尊重历史文化的程度成正比的。
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为响应学校“凤凰计划”共建目标,在此组织建筑历史、建筑设计、城乡规划、遗产保护、工程管理、等学科的骨干队员,拟成立“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
本中心将以建筑历史与理论学科为基础,以跨学科的交叉互动为支撑,以“存真”的保护思想为境界,其目标是通过校内、国内、国际的研究合作,打造四川省乃至全国知名的建筑遗产保护研究机构。
二、主要研究方向、研究特色、研究重点。
(1)主要研究方向
该中心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历史建筑保护理论研究;
——历史建筑保护技术措施;
——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
(2)研究特色
针对历史建筑的研究和保护,借助学院学科群优势,通过凝聚规划、建筑、景观、建筑技术等专业的人才与学科资源,建成多学科交叉的科研平台,并采用阶梯式递进研究,并实现以下建设目标:
①形成布局西南具有领域重要影响力的汇集科学研究、教学、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综合性平台。
②未来逐步申请市厅级与省部级科研平台。
③为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提供重要的研究平台。
(3)研究重点
重点1——历史建筑保护理论与对策研究;
重点2——历史建筑保护的若干科学方法研究;
重点3——历史建筑关键材料的性能退化机理、历史建筑的结构性能退化机理及加固技术、历史建筑的耐久性及剩余使用寿命预测。
三、平台介绍
1、人员经历
(1)负责人:李沄璋
1992年9月至1996年7月,沈阳建筑大学建筑学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6年9月至1999年3月,东南大学研究生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获建筑学硕士学位;
2001年3月至2012年7月,担任株式会社冈田建筑计画事务所设计部长;
2002年4月至2005年3月,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大学院,社会开发工学建筑计画专攻,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5年3月至2012年7月,担任日本L&O ARCHITECTS一级建筑士事务所,执行董事,管理建筑士;上海莲道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2012年9月至今,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教授;
2021年10月至今,担任成都一全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技术顾问。
(2)成员
①杨春
2006年7月至2013年12月,工作于绵阳市城市规划设计院;
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工作于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总经理助理;
2018年1月至今,工作于中铁二院(成都)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现任主任。
②刘浩东
2005年7月至2011年12月,工作于绵阳市城市规划设计院;
2012年1月至2017年7月,工作于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任职副总经理、机电总工程师;
2017年08月至2022年2月,工作于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任职副总经理、机电总工程师、纪检巡视监督员;
2022年3月至今,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建筑与工程学院,现任建筑电气及智能化专业教师。
③刘春
2006年7月至2013年6月,工作于四川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3年6月至2022年5月,工作于四川省村镇建设发展中心;
2022年5月至今,工作于四川省村镇建设发展中心,挂职在住房城乡建设厅村镇处,负责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及传统村落相关工作。
④杨庆阳
2007年7月至2016年10月,工作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建筑设计院;
2016年12月至2021年11月,工作于绵阳交发恒通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现任项目管理部副部长。
2021年12月至今,工作于成都一全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任顾问
⑤潘徐
2006年9月至2009年6月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获建筑学硕士学位
2009年7月至2013年6月 中联筑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任项目建筑师
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 上海华巢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任主任建筑师
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 四川省兴发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任项目经理
2017年8月至今 成都一全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任总经理,总建筑师
2、学术成果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民国慈善建筑正心堂探究》,李沄璋,2015年9月刊;
华中建筑,《庶民的祠堂—黄山区七甲祠建筑空间布局及其形态研究》,李沄璋,唐艺华,罗毅力,2016年3月刊;
中华文化论坛,《康巴藏区多林木地区藏式民居建筑文化及保护发展策略研究——以炉霍民居为例》,文彦博,李沄璋 *,覃涵,2016(03):129-133.(北大核心);
古建园林技术,《甘孜藏族民居建筑空间特征及其文化成因研究》,李沄璋,张为珍,方强,金铭.2022(06):84-88;
工业建筑,《成都近代公馆建筑特色研究》,卢丽洋,李沄璋,2018年3月;
建筑技术,《民族地域公共建筑设计策略研究》,李沄璋、许海波;
西南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太平古祠堂建筑空间特征研究-以程式宗祠为例》,李沄璋,2014;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徽州古祠堂罗东舒祠建筑布局浅析》,毕忠松,李强,陈安生;2014年8月刊;
西南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太平古祠堂建筑空间特征研究-以程式宗祠为例》,陈科臻,李沄璋,曹毅,2014;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徽州古村落呈坎村人居环境营建探析》,毕忠松,李沄璋,梁燕枫,2014年06期;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徽州古祠堂罗东舒祠建筑特色浅析》,毕忠松,李沄璋,梁燕枫,2014年06期;
南方建筑,《徽州太平崇德堂建筑空间特征研究》,彭昳霏,李沄璋,陈科臻,2016年1月刊;
建筑与文化,《“古村落建筑群”类文物的保护对象构成与保护策略探析—以呈坎村古建筑群为例》,毕忠松,李沄璋,曹毅,2015年6月刊;
建筑与文化,《中西文化交融下的ADDIN CNKISM.UserStyle民国时期四川民居探析—以井研县熊克武故居为例》,杨帆,周波,陈一,李沄璋,2015年3月刊;
建筑与文化,《成都地区道教建筑布局特点探析》,张净妮,陈一,李沄璋,2015年2月刊
建筑与文化,《滇中珈蓝姚安龙华寺建筑布局特点》,毕忠松,李沄璋,曹毅,2014年11月刊;
建筑与文化,《徽州古商业建筑特征分析—以渔梁村巴道复运输过塘行为例》,毕忠松,李沄璋,曹毅,2014年10月刊;
建筑与文化,《太平苏氏宗祠建筑空间特征研究》,文彦博,李沄璋,陈科臻,曹毅,2014年10月刊;
建筑与文化,《徽州古戏台大本堂建筑形式浅析》,毕忠松,李沄璋,曹毅,2014年9月刊;
建筑与文化,《徽州古坝渔梁坝建造形制与结构特点》,毕忠松,李沄璋,曹毅,2014年9月刊;
建筑与文化,《太平程氏宗祠建筑空间特征研究》,陈科臻,李沄璋,曹毅,2014年9月刊;
建筑与文化,《川南明珠—宜宾李庄张家祠堂建筑空间浅析》,杜海辰,傅红,李沄璋,2014年8月刊;
建筑与文化,《徽州古村落呈坎村文化内涵浅析》,毕忠松,李沄璋,曹毅,2014年8月刊;
建筑与文化,《华西坝历史建筑装饰特征探究—以怀德堂、懋德堂为例》,徐文颖,李沄璋,曹毅,2014年7月刊;
建筑与文化,《宜宾李庄张家祠堂建筑空间特征研究》,卢丽洋,李沄璋,曹毅,2014年7月刊;
建筑与文化,《徽州古祠堂罗东舒祠建筑文化述略》,毕忠松,李沄璋,曹毅,陈安生,2014年6月刊;
建筑与文化,《云南普者黑撒尼传统聚落空间布局特征研究》,王笑笑,李沄璋,曹毅,2014年5月刊;
建筑与文化,《云南姚安文峰塔建筑特色及保护研究》, 毕忠松,李沄璋,曹毅汪杨,2014年4月刊;
华中建筑,《庶民的祠堂—黄山区七甲祠建筑空间布局及其形态研究》,李沄璋,唐艺华,罗毅力,2016年3月刊;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太平汪氏宗祠建筑空间特征研究》,陈科臻,李沄璋,曹毅,2016年8月第4期;
建筑技术,《太平古建筑承重结构构造特征研究》,陈科臻,李沄璋,2017年1月刊;
工业建筑,《华西协和大学历史建筑特征初考》文彦博,李沄璋,曹毅,2016年11月;
工业建筑,《成都近现代工业建筑遗产研究》,李沄璋,卢丽洋;2015年11月刊;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剖析会馆文化,透视移民社会----从成都洛带镇会馆建筑谈起》,傅红,2004.4期;
3、工作业绩
(1)科研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甘孜藏族民居风土适应性与更新策略研究16BSH110,李沄璋;
省科技厅项目—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康巴藏区多木地区传统民居建造技术更新集成及示范 2015JY0273,李沄璋;
四川省教育厅项目(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城镇化背景下的稻城乡土聚落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14DFWH022,李沄璋;
四川省教育厅项目(青藏高原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道孚传统民居建筑特征与保护策略研究QZY1403,李沄璋;
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成都市近代建筑与社会文化发展变迁研究skqy201421,李沄璋;
成都市社科院(成都市社科规划项目),成都近现代建筑研究 2015R01,李沄璋;
四川省教育厅项目(青藏高原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四川稻城藏族传统民居建筑特征研究QZY1505,李沄璋;
四川省教育厅项目(现代设计与文化研究中心),甘孜稻城地区藏族民居建筑特征与传承创新MD15E011,李沄璋;
青藏高原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道孚传统民居建筑特征与保护策略 QZY1403,李沄璋;
成都市房地产市场服务中心历史建筑保护图则编制项目,李沄璋;
(2)设计项目
①建筑设计
四川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建筑设计;
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馆建筑设计;
萧山钱江世纪城人才专用房一期建筑设计;
绵阳市富乐国际学校(钢结构)建筑设计;
绵阳市红星金座建筑设计;
绵阳万达学校建筑设计;
绵阳市第十九中学建筑设计;
②规划设计
雅安市石棉县木耳堡子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
西充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
平武县上游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
绵阳市游仙区观太乡灾后重建总体规划;
绵阳市新皂、磨家、永兴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绵阳小枧沟镇总体规划;
梓潼县东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剑阁县普安镇总体规划修编;
遂宁市蓬溪县新会镇川江村村庄规划;
遂宁市蓬溪县宝梵镇华莲村村庄规划;
4、获奖情况
(1)、建筑设计
①“稻城县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筑设计”获得 2019 年 WACA 世界华人建筑创作奖 ;
②“西山公园梅园”获得 2019 年园冶杯市政园林奖公园类金奖 ;
③“碧峰峡五星级公共卫生间”获得 2019 年园冶杯建筑、室内设计奖建筑类银奖 ;
④“西藏地区环境敏感点输电线路铁塔与景观融合设计研究及应用”获得 2022 年度电力工程科学技术进步奖。
(2)、规划设计
①《西充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荣获“2017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项目”二等奖;“2017年度四川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项目”二等奖;
②《平武县上游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荣获“2017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项目”三等奖,“2017年度四川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一等奖;
③《汶川县雁门乡萝卜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荣获“2015年度四川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一等奖;
④《丹棱县农村污水治理专项规划》荣获“2017年度四川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一等奖;
⑤《德阳市孝泉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获“2009年度四川省优秀村镇体系规划设计”二等奖,获“2009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项目”优秀奖;
⑥《巴中市南江县下两镇中咀村大柏林新村聚居点建设规划》荣获“2013年度四川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二等奖;
⑦《雅安市石棉县木耳堡子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荣获“2015年度四川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二等奖;
⑧《武胜县宝箴塞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荣获“2017年度四川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