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成果培育 >> 开放式产教融合平台 >> 正文
凤凰计划|西财天府卓越工程师孵化中心
发布时间:2025-03-18    阅读:

西财天府卓越工程师孵化中心

1平台简介

为增加天府学院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参与应用软件开发项目的经验、提升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帮助其快速完成从“学生”到“从业者”的身份转变,增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使参与平台培养的同学具备合格的IT领域工程师所应具备的技能与素质。同时整合绵阳及周边城市的企业用人需求,将院校输出的人才和地区行业的发展联系起来。以此推动学院相关专业的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就业率,扩大学校该行业中的影响力,构建学校与企业进行人才供给、协同发展的桥梁。智能科技学院相关教师与绵阳指针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从业人员共同发起“西财天府卓越工程师孵化中心”。

孵化中心所服务的主要对象为:学校及绵阳市互联网企业及科研院所,参与对象为平台工作人员和天府学院相关教师及智科本科专业大二~大三的学生。其主要职能分为四部分:能力提升、学生服务、人才中介和成果转化。中心培训的培育对象及培育目标如图1所示。

图1 中心整体规划

孵化中心依靠学校与企业的师资力量和行业资源,打造真实工作环境,以各个岗位上的工程师标准为目标,为应用软件开发、信息系统建设、智能设备制造等领域的专业人才提供科学的培育计划和丰富的项目资源,使其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及项目规划实施能力。中心积极推动学院专业建设和品牌特色建设,构建学校与企业间人才供给、系统发展的桥梁,促进高质量的人才输出。

中心典型的服务流程如图1所示,首先在特定学习阶段的学生中进行宣传推广,其后平台选择较为适合的培养模式(项目式培养或定向式培养)对学生进行培养。在就业阶段,部分学生可根据平台与公司签署的定向培养协议输送至各企业(与平台签订合同的周边企业)指定岗位,也可选择自由就业或留驻平台。

图1 中心服务流程

以下介绍平台的基本职能。如图2所示,学生进入平台后需要根据指导完成个人职业规划,通过专业技能培训、企业专家讲座和专业证书培训提升个人实践应用能力。通过在工作环境下进行的真实项目实践、团队协作实践和专项素质提升,锻炼工作必须的各项素质,期间平台也会指导学生完成个人成果的积累与转化。在实习就业阶段,平台将给学生推荐对口的实习、就业岗位,或通过与企业签订的定向培养协议输送至各岗位。

图2 中心功能结构

2所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平台的研究方向为学生能力与素质培养方法、学生就业模式创新和校企合作模式创新。经过学生调查和企业走访,学生学习过程中和就业时普遍存在4个问题:

(1)无法了解产品设计、制造、营销、售后的流程和所学知识具体应用方式、途径和意义,对知识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

(2)个人履历不够丰富、项目经验不足、接收招聘信息的渠道有限导致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3)工作中实践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不足,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能自我调节;

(4)无法完成从“学生”到“从业者”的角色转变,仍保留学生“被动式学习”的习惯。缺乏工作热情、不能主动解决问题,克服工作中的困难。

从学校、学院发展的角度看,虽然每年都在不断完善培养计划 ,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但由于工作的目标和重心不同,培养人才的方法不同,学校的培养方式存仍在以下4个问题:

(1)相关专业课程的技术、设备、工具已经落后于实际行业应用,学生毕业后需要再花时间再次学习;

(2)教学环境与真实的工作环境存在较大差异,无法全方面培养工作中的各项素质;

(3)所提供的实习、就业信息有限,就业渠道不稳定。学生易错过就业窗口期,就业率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4)学院教师队伍中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不高,指导学生实践实训的经验不足,学生无法深入了解真实项目开发的全过程。

从企业的人才需求和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绵阳市及周边的科研院所,电子信息企业,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在人才招聘和培养方面也存在以下4个待解决问题:

(1)本地几大科研院所每年项目多、工期紧,存在明确且大量的应急用工需求;

(2)本地人才流失严重,没有稳定的招聘渠道,招聘技术人才难度大、效率低,特别是一些中小型项目需求量大,单独招聘人员完成的代价较高;

(3)部分企业没有系统的人才筛选机制和内部培训机制,招收的人员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入职后无法较好的完成工作;

(4)应届毕业生进入用人单位存在身份转换和技能差异等问题,无法有效立即投入企业生产。

以上反映出的问题在各院校、中小型企业中均普遍存在,受限于院校和企业的工作性质和工作方式,问题并不能较好的解决。而平台可为学生提供周期性的、系统性的培养并以“真项目”“真环境”“真实践”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能力与素质的迅速提升。由于平台本身与周边企业的联系、合作更为紧密,也将为学生创造更多实习与就业机会,所以该平台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建立稳定有效的实习就业渠道。因此,如何对学生能力与素质进行培养,对学生就业模式进行创新是平台的重点研究方向,其次为巩固院校和企业的合作,培养更优质的应用型人才,开拓更多的合作方向,平台也需要对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探索。

3研究特色

平台研究特色在于:

(1)促进形成IT类专业应用型人才质量提升的良性循环。以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为核心,职业素质发展为目标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带动专业建设和就业率提升促进综合办学水平的提高;

(2)有助于地方企业人才需求与院校人才输出的有效对接,避免本地专业技术人才流失,加快人才资源调配效率并降低企业用人成本;

(3)促进院校和企业的紧密合作以及相关资源的有效整合,为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实习就业、专业课程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赋能;

2.4拟设立平台的二年预期建设成效及分阶段研究目标。

一、筹建阶段:2023年4月-2023年5月

预期成效:完成平台参与人员(管理人员、企业导师、院校导师)配置,确定人员工作任务,完成工作场地的软硬件(桌椅、隔断、网络设备、投影设备、文件柜、形象墙等)配置。

研究目标:确定平台运营方式,设置具体培养目标及培养路线。

二、宣传阶段:2023年4月-2023年6月

预期成效:完成平台在院校与企业的宣传工作,完成企业走访工作。

研究目标:规划学生日常工作任务,整合周边相关企业用人需求。

三、启动阶段:2023年6月-2024年9月

预期成效:学生根据平台要求及职业规划完成对应任务,解决平台运行过程中及学生参与过程中的问题,与学院相关专业在课程建设上进行合作

研究目标:落实工作任务及各项事务,确定校企合作方向与计划

四、运行与验收阶段:2024年9月-2025年3月

预期成效:各项工作平稳开展,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或就业,与学院开展更多方向的合作(专题讲座、证书培训、成果转化…)

研究目标:创新学生就业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2.5现有的基础条件

2.5.1社会经历

王强,指针科技责任有限公司软件工程师,从事计算机及软件领域工作近20年,先后供职于九洲、长虹等本地大型国有企业。后自主创业,专注互联网软件产品的设计研发工作。曾主要负责绵阳移动经销商办公平台,安县党政办公平台,成都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共青团绵阳市委信息化建设,中国-阿拉伯工业品在线博览会,绵阳网上公安,绵阳电商产业集群,财富星球积分商城等项目及驾培云管等产品。涉及包括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工业控制,互联网等多个领域,具备丰富的软件应用和行业经验。

裴剑辉,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智能科技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计算机网络。主要担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的授课工作,取得大数据治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高级)培训导师、四川省大数据工程师技术资格认证。近年来发表各级期刊论文7篇,并参与国家统计局重点开放实验室课题:大数据环境下海量电商数据的关联规则挖掘与情感分析方法研究,及重庆市教委项目:基于mapreduce与FP-tree的海量商业数据知识发现算法研究。

2.5.2主要成果:

项目:

n国家统计局重点开放实验室课题:大数据环境下海量电商数据的关联规则挖掘与情感分析方法研究;

n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数据下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

n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基于mapreduce与FP-tree的海量商业数据知识发现算法研究;

n绵阳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众包模式下的绵阳跨境电子商务信息监管体系研究

n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与创新驱动资金项目:基于NB-IoT的商用智能白电软件系统;

n四川省教育厅一般项目《基于大数据的高校预警机制研究分析》

n绵阳市社科联项目:《“互联网+”背景下地方企业与高校构建“共享经济”合作模式研究》

论文:

n《基CDIO理念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应用与反思》 《科技资讯》 2020年04月(第3期)

n《基于狩猎场理论的高校网络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年06月(第2期)

n《“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校园电器共享平台研究与设计》 《现代信息科技》 202年 05月(第1期)

专利:

n一种基于加权协同过滤算法的电影推荐方法专利号:20171460139.4

n一种降低推荐系统中马太效应的方法 专利号:20181487366.0

n图书馆书籍管理配送系统 专利号:2020SR1150128

n网上书店管理与推荐系统 专利号:2017SR418570

n一种智能家电的升级方法及装置 专利号:201710379690.X

n一种WiFi模块波特率配置方法、系统及WiFi模块专利号:CN201810763867.0

n一种智能家电的控制方法、移动端以及控制系统专利号:CN201810762950.6

n一种设备管理系统及方法专利号:CN201811229485.6

n智能家电的生产测试方法、系统及存储设备、移动终端 专利号:201710379226

n一种实现物联网模块的方法及装置 专利号:201710730363.4

成都校区(东区):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龙潭街道龙港路399号 / 成都校区(西区):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龙潭街道航天路29号

绵阳校区:四川省绵阳市科技城新区园兴西街2号 / 德阳校区: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大学北路99号

版权所有: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 2002-2025

川公网安备 51079002110064号
蜀ICP备060163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