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规章制度 >> 绵阳基地 >> 正文
产教融合绵阳基地场地管理办法
发布时间:2025-02-07    阅读: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产教融合绵阳基地

场地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产教融合绵阳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作为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的实训实践教学平台,致力于促进教育与产业深度接轨,孵化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输出,实现双向赋能。

第二条 为确保基地日常管理的规范性和运行的高效性,保障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充分利用,推动人才高质量培养,特此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基地运行基本规范

第三条 各学院(部门)指派一名联络人,负责所在基地的实训室的日常运营、设备维护和使用登记,同时与基地办公室对接,确保相关工作信息的准确传达和高效协调。

第四条 资产使用规范,当确有必要借用其他学院(部门)所属资产时,应提前与相关学院(部门)指定联络人联系,并在获得对方明确同意的前提下,由资产所属学院(部门)的联络人与基地办公室进行对接沟通。在双方确认无误并达成一致意见后,方可正式办理借用手续(详见附件1)并使用所涉资产。

第五条 校内及校外各单位、人员在使用基地的公共场所或非本学院实训场地前,需向基地管理部门提出使用申请(详见附件2)。基地办公室将依据教学安排、学生培养需求以及校企合作等内容,对申请进行审核并备案,经审核备案后,相关部门或人员应在指定的时间和要求下安排使用。

第六条 引入企事业单位、项目入驻基地,须通过OA办公系统发起进行【产教融合】项目(企业)入驻基地申请流程,并由绵阳基地场地管理相关负责人会签审核及备案。

第七条 基地内必须保持室内外及公共区域的卫生清洁。各学院老师需对学生及校外人员进行引导,基地吸烟区设置在各层楼梯通道处,禁止随地丢烟头;实训实践及办公区内禁止吸烟。

第八条 基地定期对教学场地使用情况进行巡查、评估及通报,包括但不限于场地使用率、资源利用程度等方面,以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和高效管理。

第九条 在基地开展非日常教学及行政工作的校内外培训、校地企活动、论坛及讲座等应通过OA办公系统发起校内大型活动场地使用申请流程或者企业微信工作台-活动教室申请流程。基地活动举办注意事项:

1. 活动举办需提前3天提交申请并留存相关资料:会议/活动主题、内容、主办学院/单位、学院联络人、活动照片、新闻内容等信息。

2. 使用者在申请流程通过后,应及时与基地办公室联系,由基地办公室老师告知相关使用注意事项。

3. 使用者需按照审批时间、地点、活动内容等进行使用,不得随意更改使用计划。

第三章 基地设备设施管理办法

第十条 基地资产管理机制如下,基地办公室将负责对基地内统一购置并交由学院使用的各类资产进行全面管理。同时,对于学院自行采购并投入基地使用的资产,基地办公室将进行详尽统计,以确保所有资产均纳入统一管理体系,实现资产的有效监控与合理调配。

第十一条 基地设备设施使用

1. 学校鼓励师生充分利用设备设施进行教学活动和科研探索,但任何使用都应以不损害设备为前提。

2. 使用者在操作设备前,应熟悉设备操作规范,并严格遵循操作规程使用设备。如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给管理人员。

3. 任课教师应负责指导学生正确、安全使用电教设备。若设备因个人操作失误导致损坏,应及时报备给实训室归属的二级学院,进行维修或更换处理。

第十二条 基地设备设施维护

1. 各实训室负责人员应对设施设备定期进行专业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安全可靠。维护记录应详细记录,每学期末各二级学院需提供电子档或者扫描文件,交由基地存档。

2. 禁止任何未经授权的擅自拆卸、改装设备行为。如有教学需要进行设备升级或改造,需提交详细的申请方案,经学校信息服务部评估并批准后,方可开展。

3. 基地配备专职的设备维护人员,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紧急故障处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场地和设备安全。

第十三条 基地内场地建设应根据实训需求和长远规划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设计,不仅要满足当前的教学、科研和培训需要,还要考虑到未来可能的发展空间和更新换代的需求。场地建设前,需经由基地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审批及备案,建设过程中,需严格遵守国家及地方的相关建筑规范和安全标准,确保施工现场安全及后续使用安全。对于特殊用途的实训室,如涉及化学实验、生物研究或高电压操作等,还需特别设置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理设施。

第四章 消防安全管理

第十四条 消防安全在基地的日常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直接关系到所有驻地人员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基地制定了消防安全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职责,确保责任到人。

1. 定期检查维护消防设施设备,如灭火器、消火栓等,并按国家标准配置标识。

2. 定期组织消防培训和演练,提升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3. 加强防火巡查,严格管控明火使用和电气线路安装,对高风险操作实行申请和隔离措施。

4. 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确保快速响应火灾事件,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5. 设立安全监督小组,不定期检查并跟踪整改情况,确保隐患彻底消除。

第五章 宣传品管理办法

第十五条 为规范基地宣传品管理,根据学校《宣传品使用管理办法》结合基地情况,校内各二级单位及合作单位在绵阳基地内设置的展板、海报等宣传品,内容须符合国家法规、学校制度及产教融合导向,严禁涉及商业广告或未经授权内容。

第十六条 宣传品设置于实训室、校企合作宣传墙及基地内外部公共区域,张贴周期不超过5天(重大项目可延至活动结束),到期后由申请部门或组织自行回收。

第十七条 宣传品发布须通过企业微信“绵阳基地宣传品张贴”流程申请,学校内部活动由校内举办部门发起,校外活动由与外部举办组织关联的校内部门进行申请,经绵阳基地办公室审核通过后进行宣传品设置。具体步骤:企业微型工作台→融合门户→网办→新建流程→选择“绵阳基地宣传品张贴”进行申请报备。

第十八条 校园宣传品实行“谁发布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中心自查+校级监督”机制,违规宣传品由学校通报并清理;因宣传品设置及发布不当,对学校声誉造成不良影响的,追究申请部门的责任。

第六章 基地对外合作管理

第十九条 对外合作情况报送。各学院联络人需定期向基地办公室报送基于基地开展的对外合作情况,用以统一对外宣传及上级部门信息报送。

第二十条 产教融合项目(企业)入驻基地申请。学院根据专业发展、项目实施要求计划于基地新增或改造场地时,需提前与基地取得联系,了解基地场地使用情况,同时在学校OA办公系统中发起产教融合(企业)项目入驻申请审批流程,以便更好地协调开展工作。

第二十一条 基地将服务我校各类科研平台机构,搭建开放性产教融合办公区,需固定办公场地开展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及科研工作等内容的老师或机构负责人,需向基地办公室提报入驻申请。

第二十二条 场地使用统计。基地将统计各二级单位在基地展开的各项对外座谈、培训及合作,遵循“按需调配”的原则,合理调配场地资源,优化场地使用率,配合各二级学院及部门更好地开展工作。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产教融合绵阳基地制定与解释,并根据实施情况适时修订。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场地设备设施借用登记表》

场地设备设施借用登记表

日期

部门

姓名

被借用单位

联络人

意见

借用物品及用途

使用

日期

归还情况

备注









































































附件2产教融合绵阳基地场地申请流程

附件3《活动场地使用登记表》

产教融合绵阳基地场地使用登记表

使用时间


地点


举办学院(部门)


举办单位


主题/用途


参会人员


内容摘要:

现场负责人:


联系电话:


附件42024年度场地责任单位

序号

场地名称

房间号

归属学院(部门)

1

虚拟现实创新实验中心

301

智能科技学院

2

虚拟现实技术研讨室

302

智能科技学院

3

虚拟现实技术综合办公室

303

智能科技学院

4

虚拟现实技术实训室(一)

304

智能科技学院

5

虚拟现实技术实训室(二)

305

智能科技学院

6

卓越工程师孵化中心

306

智能科技学院

7

起迈科技

307

智能科技学院

8

虚拟现实技术实训室(三)

308

智能科技学院

9

智能金融综合实验室

309

智能金融学院

10

信创公共实训基地

310

智能科技学院

11

智慧学习教室(一)

311

智能科技学院

12

智慧学习教室(二)

312

智能科技学院

13

人工智能创新实验中心

313

智能科技学院

14

人工智能应用体验中心

314

智能科技学院

15

天府·海天“学前+”创新空间

401

文化与教育学院

16

文化与教育学院交流培训中心

402

文化与教育学院

17

文化与教育学院创新实践中心

403

文化与教育学院

18

数据处理实训室

404

现代服务管理学院

19

智慧管理俱乐部

405

现代服务管理学院

20

商务大数据实训室

406

现代服务管理学院

21

网络直播实训室

407

现代服务管理学院

22

智慧应急实训室

408

现代服务管理学院

23

多功能培训室

409

现代服务管理学院

24

院长办公室

410

现代服务管理学院

25

会议室

411

现代服务管理学院

26

产教融合办公室

412

现代服务管理学院

27

报告厅

413

产教融合中心

28

开放式产教融合办公区

414

产教融合中心

29

颐夏科创非遗基地

415

智能科技学院

30

智能物联实训中心

416

智能科技学院

31

智能物联认证中心

417

智能科技学院

32

智能制造应用开发

418

智能科技学院

33

科技少年培训中心

419

智能科技学院

34

产教融合中心(办公室)

420

产教融合中心

35

工程与材料学院交流培训中心

501

工程与材料学院

36

建筑与BIM技术实训中心

502

工程与材料学院

37

校长办公室

503

产教融合中心

38

绵阳科技城数字经济产业创新研究院

505

单位自管

成都校区(东区):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龙潭街道龙港路399号 / 成都校区(西区):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龙潭街道航天路29号

绵阳校区:四川省绵阳市科技城新区园兴西街2号 / 德阳校区: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大学北路99号

版权所有: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 2002-2025

川公网安备 51079002110064号
蜀ICP备060163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