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成果培育 >> 开放式产教融合平台 >> 正文
凤凰计划|西财天府社区教育与治理创新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5-03-18    阅读:

西财天府社区教育与治理创新研究院

四川创新社会发展与管理研究院(SASDR)成立于2011年,是全省重点扶持的民办非社科研究组织(省社科联主管领导近年来先后进行两次调研和理论政策宣讲),目前设立院党支部、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党支部及党政工作研究室、社会治理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博士实践工作室、社区治理AI算法应用实验室和四川创新封面社区治理与发展科技集团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坚持党建领航打造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跨系统、跨平台融合科研机构,直接或间接拥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注册商标等知识产权47项,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孵化有省级高新企业1家、人工智能科技集团1家、社会组织2家,获得省市领导肯定性批示6项。 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基地、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成都市智慧城市标准委员会、成都市智慧城市治理研究会的成员单位,第五届中国社区治理论坛唯一协办单位。参与省、市政府研究室、民政部“民政工作与社会建设”“社区公共服务大数据体系与机制”、社区公建配套、西部农村社区转型升级发展研究、全国人大常委会内司委社区立法等重点课题研究;参与编撰《中国老旧社区现代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以社区公共服务大数据应用为例》《新时期"新街坊·守望家空间"智慧社区理论与实践研究:成都市探索社区公共服务大数据驱动社区治理现代化建设初探》《社区治理实务》《大学生创业就业VPE模式》等专著。承担成都市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智能社会与网络空间融合治理创新理论和实践研究、“云社区+智媒体”人文智慧社区治理、社区治理融媒体应用等重点科研研究。

林枫,男,汉族,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软件工程硕士、工商管理工程博士,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在读博士研究生。该同志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做到“两个维护”。讲政治、重品行、顾大局、甘于奉献,服从组织安排,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在组织观念强,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能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担任区社科联副主席期间,先后担任成华区承担的全国试点实验3项工作课题组负责人,积极参与国家部委、省市区有关重大课题研究,助力区委政法委、区委社治委等单位多次获得“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奖”“全国政法智能化创新案例工作奖”等荣誉。

(一)研究方向、研究特色、研究重点

1、研究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聚焦“社区治理+”智慧城市与市域治理、服务现代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等,力争填补智慧城市治理与服务领域研究的空白,完善新时期城市治理的理论与实践体系,促进城乡社区发展和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我市探索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

2、研究特色:坚持政产学研用投一体化,设立课题小组、实验室、实训基地等,以区(市)县重点项目、重大课题、重点工作研究为基础,积极争取省部级重点委托课题支持,开展“跨部门、跨学科、跨领域、跨系统、跨平台”跨界研究、成果转化应用、教育培训、学术交流等工作(将地方党委政府及有关单位成果应用情况作为重要的研究成果考评指标)。

3、研究重点:

(1)以“社区治理+”为基础,综合智慧蓉城、智慧社区治理、城市管理、舆情监测分析、文明实践、数字经济等信息化系统,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治理、网络舆论治理内部生态系统构建,以及如何影响、优化重塑市区级治理行为。

(2)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基础,综合智慧蓉城及“云社区+智媒体”人文智慧社区治理、新时代文明实践“一街百站千景万家”社区服务生态体系构建为重点,研究智慧城市、文明实践、社会治理、网络治理等融合变化与流程变革,总结智慧城市与社区治理创新融合的实现路径、机制配套、制度设计、标准规范等。

(3)以“盐云社区+智媒体”为基础,综合成都市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相关科研成果,以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为重点,研究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社区微组织、微治理、微服务、微感知、微存储、微计算末梢的“神经”体系构建,以及对社会治理、舆论生态发展的影响,为智慧城市微治理与微服务体系构建流程规范、政策与制度制定提供参考。

(4)以“智能社会治理+”为基础,以智慧蓉城城运平台为支撑,综合成华区“智能社会与网络空间融合治理创新”等系统平台,创新社区治理人工智能算法等新技术应用,搭建“一芯百算千视万物”智能社会治理“经络体系”、构建“一街百站千景万家”社会宣传服务“脉络体系”,全面配合推进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协同共治”、物质空间与精神空间“协同共治”、智能社会与网络舆论“协同共治”的指导理论和实现路径探索创新,力争围绕推进智慧蓉城城运平台“云社区+智媒体”人文智慧社区治理生态体系、“新时代文明实践+”及“事前预治、事中善治、事后智治”协同治理创新等领域打造“可上架”推广的智能产品、经验模式。努力实现“打造一批示范点位(场景)、形成一批示范案例、培养一批专业人才、孵化一批智能产品、催生一批高新企业、形成一组标准规范(建设指南)、形成一本学术专著(报告)”等目标任务。

(5)其他研究与应用工作任务。如,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培训、社区治理VPE培训、相关规范和伦理、社区意识形态及影响因素和演变规律等研究。

(二)现有的基础条件

1、社会经历

牵头负责人为成华区委从成都日报报业集团引进的跨界培养人才之一,于2007年5月起先后担任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挂职)、政协成华区委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区社科联主席兼秘书长、成华区法学会副会长,负责对外宣传、社科和智慧治理创新研究工作。在社会治理创新领域方面,于2011年起,先后担任成华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社区治理信息化)跨界融合课题组长、大联动·微治理政府全域信息化应用课题组长、人文智慧社区治理创新课题组长、成华区社会治理与民生服务研究工作室主任、成华区国家智能社会实验综合基地项目工作组组长、成都市智慧治理研究会社区治理模型与人工智能算法联合实验室负责人,成都市智慧城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成都市金沙智库首席专家、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研究员、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基地研究员,现为成都市蓉城英才智慧治理人才后备人选。合作单位四川创新社会发展与管理研究院是全省排名前列的民办非科研社会组织,先后承担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省政府研究室、市政府研究室重点课题,各类创新课题应用及转化成果600余项。

2、学术成果

牵头负责人基于社区治理信息化形成的主要学术成果概括为“31211”,“3”即承担成华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大联动·微治理及人文智慧社区治理创新、成华区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创新项目三项重大实验项目课题负责人;“1”即以成华区社区治理现代化创新工作为基础支撑以第一作者获得了民政部唯一颁发的“社区公共服务大数据”课题研究证书,“2”即以成华区智慧治理创新工作为基础支撑以第一作者编撰出版了两部智慧治理专著(中国社会出版社),“1”即牵头完成《关于智慧社区治理建设的困境和对策建议》专报并主要作者获得市委主要领导一项肯定性批示;“1”在“智能社会与网络空间舆论融合治理创新”理论模型、发展模型、算法模型、支撑模型和机制模型研究获得中央网信办专家组和成都市电子政务专家组及成华区委、区政府充分肯定,纳入成华区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云社区+智媒体”人工智能社会实验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中国社区》《四川社科》等智慧治理领域期多次刊发研究成果。

3、工作业绩

牵头负责人自2011年以来,担任成华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研究组组长期间,在全国率先实践“院落+社团”微治理微服务模式,民政部副部长专程到成华区建设路街道进行调研并给予高度肯定;2014年-2019年,担任“大联动·微治理”与智慧社区项目研究组组长、市域智慧治理课题组组长期间,牵头深化“大联动”体系重大课题、系统平台提质增效和机制配套研究,其中“社区微治理”“大联动·家空间”智慧社区(街区)治理创新等研究成果纳入“大联动”社会治理配套体系,形成成华区“大联动·微治理”“大城市·细管理”“新街坊·家空间”等一系列智慧治理品牌;2019年至今,担任成华区国家智能社会实验综合基地项目工作组组长、重庆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市智慧治理研究会)社区治理模型与人工智能算法联合实验室负责人期间,以成华区智慧蓉城区、双桥子街道城运平台微感知·微治理·微服务生态体系构建实践为支撑,以舆情监测分析、文明实践、智慧治理信息系统(“云社区+智媒体”)等为基础开展的跨系统、跨平台、跨领域、跨学科总结研究成果,成功申报国家智能社会实验综合基地“智能社会与网络空间舆论融合治理创新项目”,其中一期线下应用支撑项目《成华区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云社区+智媒体”智慧成华 平安双桥治理服务与发展实验试点项目》通过区政府常务会、区委常务会研究审定,纳智慧蓉城·智慧成华特色场景打造规划。今年将启动“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智慧成华平安双桥”人文智慧社区(街区)治理试点项目(一期)升级改造,旨在探索社区层面现有智能设施设备“利旧创新”、智能智慧社区系统“结构化”提质增效及“社区微数据”沉淀应用新路子,将对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孵化基地”建设和产业建圈强链、“学习强国”主题街区片区“三个做优做强”重点片区打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4、获奖情况

牵头负责人获得省市哲学社科成果奖3项、全国社科成果奖1项、专题论文奖2项、省市领导肯定性批示6项。

成都校区(东区):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龙潭街道龙港路399号 / 成都校区(西区):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龙潭街道航天路29号

绵阳校区:四川省绵阳市科技城新区园兴西街2号 / 德阳校区: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大学北路99号

版权所有: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 2002-2025

川公网安备 51079002110064号
蜀ICP备06016397号